(12 min reading) 有点想法

阅读提示:前两天收到一位相当有意思的兄弟发来的邮件,字里行间我已经能脑补出来他大约是在天气非常好的一个下午,在树荫下拿出手机敲的邮件。鉴于比较有意思,我就把对话贴出来。(已征得对方允许,隐去信息)


担子菌,

你好!如有可能,希望能够叨扰你大概 15 分钟。

先说明我的来意,我是纯纯正正对这个技术不懂的一个菜狗,不过现在打算从头开始学习这项技术的,主要想了解下你的入门经验和过程。我在各个论坛翻看了下相关的内容,在 B 站看到了你的教程,基本上看不懂(尴尬)。所以电邮想聊聊具体的情况。我即将国内研究生毕业,可能接下来几年都和光源打交道。然后我研究生期间呢,对于我们组来说,国内光源资源匮乏。我只接触过上海光源线站某技术,没啥可以操作的,具体操作也不让,哈哈哈。

嗯,年前在去找资料打基础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校友,他对同步辐射相关很有经验,很热情的给我做了很多相关地推荐。不过,我一点基础都没有,所以他给我推荐的人一直没有联系,就是那种没有点货,肚子里,哈哈哈怕被嘲讽到哭。年后回学校又因为很多毕业的事情缠着不得空。

哈哈,篇幅有点长。回归正题,我现在对同步辐射还是一点头绪也没有。我想着把材料结构、XRD 表征基础、空间群论、裂纹学,还有同步辐射相关的中文资料,一堆乱七八糟的没有头绪,不得其门。所以打扰问问相关入门时候感受和经验。

嗯......近两个月来头一次好天气!趁着心情也超级好写了这封求助信,哈哈哈。

4.29,写于风景贼好的地儿。




(以下是我的回复)


兄弟你好,

你的有部分问题其实我在一些博客里面前前后后谈过,你可以看看。但并没有直接回答过我是怎么去学这门技术的。所以我先回答你的一部分问题然后再说我是怎么做的。

看不懂我的教程

对于小白来说很正常。学习一门技术的常规逻辑是:原理,操作,应用。然而我的教程只涉及了操作,你也没有原理的背景支撑,所以看不懂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掌握同步辐射技术发文章

从操作到原理其实有很长的一段路就要走。就像烧菜做饭一样,无非都是在锅里面一顿炒,步骤都一样,为什么有的人做出来的很好吃,有的人做出来就不对劲呢。我理解作为学生,发文章是量化成果的重要手段(甚至没有之一) 。然而我个人的体会是,发了文章之后,真的代表你懂这门技术了吗?

国内光源资源内卷很严重

国内是资源分配不均不明,并非内卷。

有机会认识了大佬但羞于发问

既然你都愿意向我问问题了,那么为什么不敢去问大佬呢?是因为我不够大佬还是觉得大佬人不好相处呢?(开玩笑的 233)你又是如何在没有联系沟通的情况下就已经定论大佬会嘲讽你呢?我相信我的嘲讽能力也是高于平均水平的,为什么你还会来问一个很爱嘲讽的我呢?All in all, 跟大佬打交道的原则一直是「问了有东西血赚,问了没东西不亏,不问是sb」。

没有头绪准备

我的建议更是着眼于毕业的事情,学会 prioritize 你的任务将会成为你读书工作路上十分重要的能力。




鉴于你给我看了一张风景不错的照片,那么现在我顺便讲一下我一开始是怎么学的,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想先说明,这个邮件我会修改隐去个人信息后发在我的博客上。如果你觉得有不妥之处,请告诉我。

我本科是做的手性拆分,到了博士期间进入的是一个做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的课题组,由于自身定位的原因,我研究的重点不在于「寻找到一个活性高的催化剂」,而是回答为什么「 一些 催化剂活性高,而另一部分催化剂没有活性」。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用到了同步辐射这门技术。再一次由于我们课题组的定位,课题组本身就和同步辐射有了很长的历史,所以我并没有经历像是国内这样需要费尽心思争取机时的痛苦。换言之,光资源这一块我就已经领先无数人了。

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资源的课题组,我最终是走的自学道路。美国的那几个国家实验室每年都会有 workshop 来给初学者讲如何使用光源和基本的数据处理。我的第一次同步辐射经历便来自这个 workshop,它们基本上在 4 天之内把所有的东西都塞给你,然后让你自己回去消化。我记得当时课程内容已经让人压力够大了,结果还发生了数据处理软件没有安装成功的问题,导致我在数据处理的课上几乎什么都没有学到。课程结束后,我的成果就是存了一篓子的 PPT 回家了。可能跟你现在的情况也好不了哪里去。

接下来,由于高年级学生毕业而这门技术需要有人接手,那个时候我并没有在课题组中立足的技能,所以我决定试着接下这个任务。于是我便跟着高年级的学生去同步辐射实验室做实验了。第一次实验我其实负责是开车,连数据都没采过,因为仪器太贵了我不敢动。实际体验下来唯一感受是「这些东西太复杂了,我根本搞不懂」。

不懂怎么办呢,那就先记下来我到底看到了什么,回头我再仔细研究。这么做的原因是步骤太多太繁琐,里面涉及的原理是我不可能花几分钟就能弄懂的。记下来之后,我在梳理这些步骤的过程中,自然会想到「我为什么要做这一步」, 「为什么这一步一定要紧跟另一个步骤」。如同其他实验一样,前前后后都是有逻辑的,而逻辑的构建是依靠理论原理所支撑的。通过这些观察,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到底应该去补什么样的理论知识。这时候我就翻回之前的 PPT 就感觉有点上道了。但 PPT 也不够,于是开始根据各项知识来补,比如信号处理,比如量子物理,还有机械,代码等等。这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套路,想到什么最要紧就去补哪个。

在实验以外的时间补充好知识后回到同步辐射实验室,会逐渐意识到这么多的步骤是有原因的,我并不需要去刻意记住,因为每个步骤的顺序都是有逻辑决定的。在这中间我遇到了无数的问题,可以难到需要把整个线站光源关掉进行抢修,也有遇到胶带崩掉的弱智问题。任何一个出现的问题,我会记录下来问题本身和解决方案。每一次实验会积累很多的知识,这一部分对后续的数据处理有关键帮助。

至于数据处理部分,这个无论从谁那里学,都只能学到皮毛。因为每个课题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导致处理数据的时候需要区分对待,没办法一锅炖。在这个过程中,你收到的反馈大多是负面的,比如「这个数值不对」, 「这图看着不对」等等。你很难会直接得到一个正面直接的指导说 「你应该这么做」。不过做研究也就是这样嘛,要是别人都知道怎么做了,会留给你发文章?把错误的答案排除够多之后,正确答案的概率就会上升那么一丢丢。我大概也是前后被否定了一年多,才有机会反驳别人的意见。

你可以发现我的套路是实验 + 数据处理螺旋交替的学习模式,我并不认为这个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资源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特地只做数据处理视频的原因之一。因为我没办法对着一群没有见过 monochromator 的人说你应该怎么这么做,这需要去看,去试错才会知道改怎么去解决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到同步辐射实验室做 troubleshooting 的时候,我想你的体会更加真切的。


虽然没办法复制别人的做法,但仍然有一些 transferable skills 会让你受益。

任务管理

既然你已经说要看这么多的知识,那孰轻孰重,每个技术要花多少时间呢?如果这些东西一拥而上,那反而人更容易懈怠。与其安排这么多的技术要学,不如挑一个东西在固定时间内做好。比如把要去的课题组文章看了写个总结,比如给自己要接受的课题方向写个 perspective 方便自己切入。我很少会在眼下不需要某一门技术的时候去学习这门技术,因为我手头上的事情已经够忙了。我更倾向于是着眼于我手头最要紧的,储备必要的知识。有着明确的驱动力(比如我必须这周需要处理 XRD 数据),围绕着你的诉求来学习。哪怕我懂得同步辐射技术比你多,一旦脱离催化剂这个东西,我的知识储备是远不如你的。你需要学会如何依靠目标来做事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学习。


英语

我更建议你阅读英文教材,哪怕我做的教程都是中文。很简单,你出去之后就是依靠英语交流,而这门技术第一语言是英语。我在没有出国的时候也很畏惧看英语书籍,但其实它们要比你想象中简单很多。就语言来讲,中文反而是复杂细腻的。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出国之后中英混杂:英文的表达方式简单又直接。中文教材我有看过,也不错,只是你的环境很快会变成非中文,再看中文的书籍对你语言适应没有太多帮助。

我的经验是多看英文的教材,你提前介入英语的环境中,后续跟他人的交流也会进步很快。我的博客上面也有介绍过哪些比较经典而且不算特别老旧的书籍。


Networking

这个我实在是想不出来中文最贴切的一个词语,可以代指社交,沟通很多东西。 我记得我在同步辐射实验室的时候,会向很多人问很多问题。里面肯定有很多是弱智问题,但他们依然是会乐意问答我。这里面有很多原因,首先我在同步辐射实验室见过的人不近学识渊博并且人格外友好。我经常在那里自嘲自己是唯一一个不是 Dr. 开头的,实验室的人是一群极其热爱科研的人,他们很乐意分享他们最近做的东西。如果我问他们做什么的时候,他们会特别开心跟我讲很多,哪怕我跟他不是合作者的关系。其次,我询问他们问题的时候,我会先试着自己解答问题,不行的话再去问他们。在表达问题时,我会告诉他们我到底想了什么,我做了什么,我觉得哪里不懂。他们会很深入浅出地解答,我有很多的知识是从跟他们互动中获得的。至少我接触的人中,很少有人会因为我是学生或是经验不足而看不起我。遇到好人的概率要比遇到垃圾的概率通常来说还是要高那么一点。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预先设定了一个答案就直接投降,去试试其实说不定血赚。(比如现在)

放宽点讲,你的合作者甚至是以后找工作就会是类似的套路。我见过的周围人大部分都是通过 networking 找到的工作,如果你能一早有意识地去培养,等到需要时会帮助你很多。


今天对我来说也是很好的一天,在稀稀拉拉写这封邮件的时候算是经历了人生半个「大起大落」,我也祝你可以在未来找到值得让你开心的人和事。

Best,

Lil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