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in 33 s reading) 很多人想在开始学之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惜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阅读提示1:回答仅代表我一个人的看法,不代表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有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也有不懂回答错误的问题。如果我有讲错地方,请告诉我还有其他人。

阅读提示2:问题来源于B站 or 微博,问题有可能被重新整理。如果你的提问被收入但觉得不合适,请联系我。

阅读提示3:我的一些回答可能会很有争议。如果你不喜欢,那就不喜欢。




问:学习同步辐射吸收技术要多久?



    答:取决于你的需求,但通常来说比学习大部分你在自己学校能接触的仪器表征要长很多。建议在看我的教程之前对你自己学习目的有个明确的了解。个人认为大致分为几类:

       1. 一站式从设计实验到发表文章;
       2. 张三合成样品,李四帮着拿到了数据,张三需要自行处理数据然后自己写文章
       3. 张三合成样品,李四帮做了实验也写了表征这一块,但是张三需要把文章剩下的部分比较流畅地结合在一起再发表;
       4. 张三的课题不需要这门技术,但是看文献的时候经常遇到,不知道其他人在讲什么但又想了解下。



    显而易见,从上到下难度依次降低,需求也是从大到小,耗时自然是从长到短。其实如果再继续细分,在第一类之前还可以有专门做 instrumentation 的人,远在我能力之上。然而他们大多是理论物理方向或者是工程机械方向,对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这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我们可以主要来讨论这四类学习目的的耗时。



    以我自己为例,我应该是第一类中比较比较弱的那种,因为我对工程和理论计算这一块几乎不涉及。我在一开始有上过理论方面的 workshop 再死皮赖脸地抱了大约一年快要毕业(几乎不怎么管我)的大腿。然后可以勉强从做实验到出一套很简单的 EXAFS 数据,但是那个时候我没有 troubleshooting 的能力。差不多再过了一年,我觉得我对 EXAFS 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这中间看书尝试各种数据是必要的,重要的转折是我接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不得不往 XAFS 上面下了很大的力气。
    虽然说把整个实验掌握在自己的眼里是最放心不过而且自由度最高,但是整个过程并不愉悦,要经历各种各样令人崩溃的挫折还要承受全方位的压力。自己亲身经历过有人在实验室出现意外把我吓到差点打 911 而且不是所有人的课题都如此依赖 XAFS。总的来讲,前前后后我认为至少一年的全力投入不能少,实战经历也需要至少一到两次。



    第二类模式是我目前收到最多提问的。虽然乍一看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其实坑很多。第一步中李四可能不会多问张三的样品,导致第二步做实验的时候选择的实验仪器不合适,数据质量不好。最后一步,张三处理数据的时候甚至不知道 It、Io 是什么,也不确定数据里面出现奇怪的东西是什么。内心疯狂怀疑人生是自己处理数据能力太差还是数据质量本来就不合格?
    再者,等写文章的时候由于不是自己做的实验,experiment detail 一块缺少了很多细节,给人一种不严谨的感觉。我自己处理过一些数据质量很差的 XAFS 图,其中大约有 80% 可以总结出来下一次可以改进实验的方法来提高数据质量。然而采用第二类合作模式的李四很有可能没时间或者是不愿意做重复的实验,一方面是时间紧张,另一方面这李四认为张三可以在后期数据处理的时候“力挽狂澜”。如果这样, 张三就必须得具有良好的 XAFS 数据处理能力,很可惜我见过这样的“张三”不多。或者说这样的“张三”很有可能是第一类。
    对于第二类模式,在有大腿庇佑的情况下张三也许半年到一年可以具备最基本的数据解析能力。 但我更担心的是张三以为自己会分析数据了,其实根本没有学到位。



    第三类常见于同步辐射实验室内课题组与非同步辐射实验室课题组的合作。个人感觉是比第二种好,张三只要把自己有用的信息摘出来修改修改就能拼在一起,剩下的单独放成一段就完事。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李四不是一个憨憨。见过某些驻扎在同步辐射课题组的人合作的时候敷衍了事,毫不负责 。发文章的时候赖死赖活还要个通讯。这种事情不仅发生在同步辐射实验室,各色各类的合作都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但问题是 XAFS 的门槛高,即使想去了解一些基本知识也会比常见表征花的时间要久一些。很多人过于相信在同步辐射实验室内课题组的能力,自己也懒于了解,被蒙在鼓里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在我看来,即使是你不想做 XAFS 实验,只要 XAFS 数据出现在了你的文章,就有责任去了解。在有人的帮助下,听一个 workshop 或者是与有经验且靠谱负责的人多交流就可以足够了。 如果说非常信任合作对象,几门课的时间就能了解大概,输出文章也不是负担很大的事。

      (遇到这么好的合作者赶紧把他/她大腿抱住不松手吧)


    第四类需求其实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日积月累来解决,突击一个星期也就解决了。关键问题是看什么样的文献。首先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杂志的文章不是第一选择,因为通常来说,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它们的读者更为广泛,内容相对来说更加通俗,带来的问题就是对每一个表征的论述不会落到每个细节。自己去看这样的综合性文章,会有一种看得眼花缭乱似懂非懂其实没懂的体会,最后可能也就是记住了“赵四催化剂老厉害了”、“王五用的表征都好高级”。除此之外,特别专业的 XAFS 相关学术文章 (research article) 也不适合作为入门来看。理由很简单,通常他们的背景大多是物理相关,离应用太远。花了大力气看但是收效甚微,特别打击学习心态。
    个人的经历来看比较好入门了解的是可以有两类:1. 研究 XAFS 大佬们的 workshop 或者是 summer school presentation;2. 有具体应用(例如电催化)、并且极度依赖 XAFS 证据的文章。前者是由最懂 XAFS 的,甚至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专家面向入门新手介绍 XAFS,用语简洁易懂为新手着想,权威性也很高。对于看到这篇文的你,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这一关了。第二种的文章其实不多见了,有机会可以找给大家看看。今天的重点不是这个了。



    目前来说我能想到的大约就着四类学习目的了,如果你是这四类以外的人也请让我了解下嘛~





注:部分内容先发于B站专栏《08/05 关于学习XAFS》



感谢你的阅读。